兼香第一酒白云边的发展样本

编辑:发布:阅读:发布时间:2012-10-29

泊舟买酒,即兴挥毫。千年之前,诗仙李白留下名句:且就洞庭赊月色,将船买酒白云边。
风云激荡,勇立潮头。创业一甲子,“白云边”百尺竿头。酿造工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连续三年上榜湖北百强,并不断向上。
    从1952年农历五月十八的第一坛酒,到2011年销售超32亿元。传承千年,奋斗60载,如果将湖北百强企业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,以一个企业成长的标本状态,试图去分析它的成长路径,那么两个词最为贴切:艰辛、光荣。
    白云边已与松滋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;共同建设的“中国浓酱兼香白酒第一园湖北白云边生态科技产业园”,共同争创“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产业基地”,并在此基础上,将松滋市打造成“中国兼香白酒之都”;让白云边实现由兼香白酒“中国首创”向“中国首强”的跨越,实现“兼香白酒全国第一、湖北白酒全省第一、进入全国白酒第一方阵”的宏伟目标。
    根据上述协议,白云边力争到2017年实现“2211”计划,即在松滋投入20亿元进行产能扩张及配套建设,在松滋新增2万吨白酒产能,使白酒主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。


突围 再造酒都
    提起茅台,无人不晓茅台镇;说起五粮液,绕不过宜宾。那么,提起白云边,就不得不提松滋,这个古称乐乡的地方。
    “南湖秋水夜无烟,耐可乘流直上天,且就洞庭赊月色,将船买酒白云边。”公元759年,素有“诗仙”、“酒仙”之称的李白与被贬官的刑部侍郎李晔、好友贾至于岳州相遇,从洞庭溯江而上,到达松滋,留下了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。
    松滋工业基础扎实,是湖北省轻工业生产基地之一,白云边公司一直是该市的支柱产业。
    一个企业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支持,白云边亦然。
    10月26日,松滋市政府与湖北白云边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约定,未来5年将抱团作战,大力推进白云边酒业发展,共同打造中国兼香之都,实现白云边兼香型白酒“中国首创”向“中国首强”的历史性跨越。
    “为支持白云边酒业进一步做大做强,并以白云边为龙头,带动市内相关配套产业发展,使白云边产业集群成为松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,松滋市委、市政府拿出了系列有力举措,助推白云边加速发展。”松滋市市长李恒表示。
    具体举措主要是:以做大总量和做响品牌为主线,以新型工业化为根本要求,以白云边酒业为核心,坚持传统酿造工艺,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,争创“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产业基地”,用5年时间,在松滋建成中国浓酱兼香白酒第一园湖北白云边生态科技产业园,白云边酒业在全国浓酱兼香白酒领域实现由“中国首创”向“中国首强”跨越,实现“兼香白酒全国第一、湖北白酒全省第一、全国白酒第一方阵”的战略目标。


沉淀 酿好每一瓶酒
    酒都崛起,作为兼香型白酒创始者和领头羊的白云边,肩负着使命。目前的中国酒业主要包括五大板块:酱香型、浓香型 、米香型、清香型和兼香型。其中,兼香型白酒是2009年由白云边首创。
    2009年5月21日,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2009年第5号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》,公布《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》(GB/T23547-2009)已于2009年4月14日批准,并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。这一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正是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,其第一起草人为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知名白酒专家熊小毛。

尽管身为创始者,白云边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。对于他们而言,酿好每一瓶酒是虽简单却最重要的工作。
    10月25日,记者在白云边酒业的原酒储存库看到,一个又一个一米多高的陶瓷坛子被密封并有序摆放。不过,这仍然掩饰不住酒香四溢。
    酒库工作人员介绍,白云边常年优质原酒储备量超过5万吨,为鄂酒第一。此外,其原酒储存容器以500升和1000升陶坛为主,总数在5万个以上。“陶坛的透气性较好,对酒的老熟有促进作用,有利于酒内有害物质的挥发。陶坛贮酒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工艺,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,是白酒储存最好的方式。”
    走进酿酒车间,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又一个方型发酵池,粗略估计,这些发酵池每个长2.2米,宽1.9米,深3.6米。工作人员介绍,这些坑是主要用来储存和发酵粮食的,包括高粱、小麦等。“我们的酒每年9月开始投料,历经三次投料、十轮操作、九次发酵、六次高温制曲高温堆积、三次混蒸续渣,酿造周期长达一年。”工作人员介绍。
    除了精心酿造,白云边还建设了专业的检测体系。据了解,白云边投资5000万组建了行业内一流的检测中心,配备多名具备高级资质的检测人员,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,出厂产品实行总工程师“一支笔”审批制度。
    “每一瓶酒,最后都要经过严格审批,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酒,绝不能进入市场。”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熊小毛表示,白云边的酒经常面临供不应求,但是,不管需求多么紧俏,只要酒有任何一方面不达标,比如储藏年份不足等,都绝对不能出厂。


挑战 各地资本掘金白酒市场
    哪里有市场,哪里自然有竞争,白酒行业同样不例外。
    从区域上看,今年1-7月,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达610.53万千升(折65度,商品量),同比增长19.63%。其中,四川省以总产量159.96万千升仍居首位,占行业总产量的比重为26.20%;其次是山东省,1-7月份累计产量达64.41万千升,跃居第二;河南省以总产量为55.15万千升位居第三;而湖北、吉林、内蒙古、安徽四省区1-7月份白酒总产量在20-30万千升之间。也就是说,湖北白酒业正面临着四川、山东、河南等地的竞争。
    从品牌上讲,白酒行业的品牌竞争同样趋于白热化。例如酱香型代表茅台,浓香型代表五粮液、泸州老窖,还有洋河大曲等传统名酒依然占据全国白酒高端市场;而从湖北区域来看,枝江酒业、稻花香酒业等,也与白云边势均力敌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两年,各地资本也开始角逐白酒行业。
    例如今年9月28日,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、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宣布联想控股酒业完成全资收购湖南武陵酒,收购投入超过4亿元。同时,联想控股酒业正式命名为丰联酒业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丰联酒业),成为与联想集团并列的二级子公司。
另据不完全统计,近五年来,有30多家风投机构纷纷向湖北白酒企业抛出“橄榄枝”,包括上海复星有意入股湖北石花酒业等。
    对此,白酒专家舒国华曾表示,下一个10年,白酒业资源整合是大趋势。因为白酒行业产能过剩,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逐渐增加,白酒行业必然走向产区集中、产业并购的行业格局,通过收购、控股、并购、重组、强强联合,形成集团化、规模化的大型企业集团,呈现出向品牌企业、优质产品、原产地的“三集中”特点。


应对 以兼香型白酒深挖中端市场
    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面临挑战,白云边如何才能不被其他企业吃掉,并从众多白酒品牌中突围?
    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林表示,未来企业将继续以兼香型白酒为核心,并着重将白云边从湖北品牌打造成全国性的品牌。
    “今后,市民的白酒消费,将呈现喝得更少喝得更好的趋势。”他介绍,近几年,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,产生了不少改善性需求。“此前,在许多地区,市民喝的是无品牌的小作坊生产出来的酒,而白云边正好可以抢占这部分市场。”
    据了解,白云边目前的主攻市场为中端市场,主打中档酒。同时,积极发展次高端(位于中端与高端之间)市场,满足较高收入(高收入与中等收入之间)群体对白酒的需求,以此窥视高端市场。
    对于与其他几种香型白酒的竞争,梅林并不太在意,“市场消费是多元的,有人爱喝酱香型酒,有人爱喝浓香型酒,我们兼香型白酒也总有人喝。”
    至于眼下部分企业纷纷进军保健酒、葡萄酒等市场,梅林并不太感冒。“多元化存在风险,而每个行业都有先入者,后入者难以保证一定比先入者做得更好。”他称,白云边眼下还不够强大,首先要一门心思做好主业。“我们也会发展一些相关产业,但基本都是围绕白酒产业的相关配套产业。”
    对于如何提升品牌影响力,梅林介绍,今后企业将会着重进军湖北以外的市场。“我们拓展市场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的需求,而不是地域的远近。对于我们而言,不存在成功率的问题,只要选定了一个区域的市场,一定要拿下来,不能打一枪换个地方。”
    据了解,白云边目前已经在湖北、河南、江西、湖南和广东等20多个省份开发了市场;而待开发的市场包括广西、陕西、河北、福建、江苏、山东和海南。


探索:鄂酒如何走向中国白酒的第三极
    近十年以来,中国白酒产业曾持续辉煌,不过,今年这种增速开始放缓,全国白酒产业呈现出以省为单位的“战国”新格局。
    据了解,目前,贵州提出了以“国酒茅台”拉动二三线白酒,提高“黔酒”产区的知名度;四川打造“中国白酒金三角”;江苏以“苏酒集团”推动苏酒板块全面复兴;徽酒也提出“纵横联合,抱团发展”;豫酒力求整合资源,实现集群化发展。
    在湖北,目前的一线白酒牌包括白云边、枝江、稻花香,这三大白酒品牌被誉为“三朵金花”。此外,全省还有近万家白酒小厂家。
    不过,湖北白酒与四川、贵州等地仍存在较大差距。资料显示,2011年,川酒产值1380亿元,约占四川省工业总产值的6.6%;黔酒产值290亿元,约占贵州省工业总产值的5.2%;鄂酒产值约260亿元,仅占湖北省工业总产值的0.9%。与此同时,鄂酒产量30%以上外销,70%左右供应省内,多属区域品牌;单一品牌销售额多在50亿元以下,且无一家企业独立上市。
    “未来,小的白酒厂家大部分会死掉。”对于湖北众多白酒小厂家,梅林并不看好。他认为,这部分小厂家很多都是模仿大型酒企的技术,难以在市场上长期生存。“白酒行业门槛太低,行业存在不规范现象,正是因为这种原因,才会有部分小厂家盲目上马,但实在是难以形成长期的竞争力。”
    由此,鄂酒走向全国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少数大型酒企业的肩上。据湖北省酒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,去年湖北白酒产能全国排名第七位,销售全国排名第三,白云边、稻花香、枝江等鄂酒占据销售额过半。
    知名白酒评论员肖腊青表示,湖北白酒生产企业众多,产业过于分散,产品结构偏重于中低层次,影响力较大的白酒品牌稀缺,魅力型行业领袖人物不足,仍待冲高。
    对此,湖北白云边集团企划总监李大鹏表示,眼下,湖北白酒企业最需要的是政府的大力支持。“近些年,四川、贵州等地白酒企业发展很快,地方政府给予了当地企业许多支持政策,由此,他们形成了中国白酒企业的两极。若我们湖北也能继续加大支持力度,未来我省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白酒的第三极。”
(来源:长江商报20121029期 作者:陈晴 王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