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白云边情结

编辑:蔡沐洁发布:阅读:发布时间:2015-06-05

初来乍到,对白云边却是一见如故,追溯着诗仙李白的豪情万丈,斗酒诗文,掬一捧南湖秋水,嗅一回酒香浓郁。身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松滋人,对于白云边酒的亲切感是与生俱来。凡在松滋大摆筵席,大宴宾客之时,白云边酒总是粉墨登场,推杯举盏,快意人生,一口酒入喉,一盅酒入腹,余香绵绵,圆润怡长。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觥筹交错,宾主相欢。这透明洁净的佳酿承载着祖辈乃至今人的钟爱之情,不然怎会被用来招待亲朋好友,以尽地主之谊呢?

幼时,我在白云边酒瓶上学会吟诵“南湖秋水夜无烟,耐可乘流直上天。且就洞庭赊月色,将船买酒白云边”的诗句。虽然不解其意,却觉得新奇,诗酒交融,甚是美妙。母亲总是把饮尽的酒瓶收集起来,排列有序。乳白色的酒瓶泛着柔和温润的微光,像极了恬澹轻柔的月光。古铜色的瓶盖子,古色古香,掌管着酒水的归宿。红白相间的商标,清越典雅,煞是好看。靠近酒瓶子,总是氤氲着一股子扑鼻窖香,经久不散。使得客人临门,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对酌一番,只是,拧开瓶盖才发现,酒已荡然无存,而酒香依旧醉人。当母亲拿出未开封的白云边酒时,客人们相视而笑,继而饮酒尽兴,相谈甚欢。

年纪稍长,出外求学,总是看到家乡的白云边酒整齐地排列在商场的专柜里。满目琳琅的白酒,确实让人难以抉择。而顾客们一番评头论足后,视线会落在白云边酒上。古风古韵的包装,氤氲香醇的余韵,口口相传的好口碑,让不少顾客爱不释手,宠爱有加。白云边的销量也见证着消费者对白云边酒的信赖,虽千里之遥,却减却不了白云边酒在外省人心里的好感。求学时,总是有人问我,家乡何处,我要是说松滋,也许会有人感到生涩迷茫。但是我稍加提醒,松滋就是白云边酒的生产地,对方不禁恍然大悟,冒出一句“白云边酒,我知道,是中国文化名酒。”

家乡人异地聚会时,总免不了一饮白云边佳酿,以慰藉相思之情。一杯入喉,蓦然生出良多感慨,但更多的是欣慰,是满足,是从容。轻泯于唇,重温家乡的一口井,一寸土,一方人。酒不醉人人自醉,总之,白云边的香醇,总是那么细腻,那么透彻心扉,独在异乡的家乡人总是与白云边有着清新亲厚的情愫。

醉里乾坤大,壶中日月长。大千世界,百态人生,不管是“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”的凄楚难言也好,还是“三杯两盏淡酒”后酿泪成愁也罢,或是“举杯邀明月”时醉意阑珊也好,抑或是“白日放歌须纵酒”的欣喜若狂也罢,都是酒中藏诗,诗里饮酒。这晶莹剔透的人间佳酿,采撷唐风宋韵的高雅风流,经先辈们精心酝酿,冠以“白云边”之名号,代代相传,生生不息。博大精深的名酒文化,独辟蹊径的酿酒工艺,余韵怡长的口感让家乡人引以为傲。

诗仙的侠骨柔情,化作酒魂,酣睡在白云深处,松滋河畔。故梦重温,仿若回到千年前……

(文字/唐晶晶  白云边酒业)